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伸張公義

一、投影片:何謂公義? 理想國 理想社會特徵

二、筆記:

三、評估:工作紙

四、金句:他為受屈的伸冤,賜食物與飢餓的。耶 和華釋放被囚的;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睛;耶和華扶起被壓下的人。耶和華喜愛義人。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詩篇 146:7-9)

五、閱讀

01 哲學角度:上班這件苦差

02 圖看世界﹕公平咖啡

03 圖看公義

04 聶東尼:正義與公義

05 梁恩榮:基本法教育應助香港發展公義社群

06 當紙皮成了藝術品平庸之惡與竊鉤者誅


* 其他課題

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異地吾鄉:猶太人與中國》


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
國際書號(ISBN): 9789620442964
作者:馬克 • 奧尼爾
譯者:程瀚

作者簡介

馬克.奧尼爾(Mark O'Neill),中文名字歐年樂,生於英國倫敦,畢業於牛津大學新學院(New College)。1978年開始在香港、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等地為英國廣播公司(BBC)、路透社、《南華早報》及其他媒體工作。他曾在北京和上海生活超過16年,現居於香港。

他的著作包括:《慈濟:慈悲濟世》、《闖關東的愛爾蘭人:一位傳教士在亂世中國的生涯》、《參加一戰的中國勞工》、《從沙皇鐵路到蘇聯紅軍》、《唐家王朝—改變中國的十二位香山子弟》、《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赫德傳──大清愛爾蘭重臣步上位高權重之路》,上述著作大部份兼有中文版(繁體和簡體)和英文版。


內容簡介

本書紀錄了千百年來猶太人與中國人在社會、經濟、外交等的交往故事。

書中指出早在唐朝時,猶太人便踏足當時世界上最富庶、最先進的國家──中國,尋找商機,後來甚至定居下來。到了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列強以堅船利炮逼迫滿清政府割讓香港、開放東部沿海多個通商口岸,猶太人便隨著西方殖民列強而來華。在此部份,作者亦描繪了當時在上海租界,哈爾濱……等幾個地方的猶太族群的面貌。然後再寫二戰期間猶太人在中國(主要是上海)的遭遇。接著,又談到1949年後,在華的猶太人離開中國,移民到美、澳,以及返回以色列,當中就談到在華猶太人與以色列復國運動的參與。最後,描寫改革開放後,猶太族群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生活,顯示出中國社會對猶太人的接納與寬容。


讀者分享 / 讀後感 / 推介原因

猶太人與中國,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和地,怎麼會牽上關係呢?離鄉背井,移民他地,經歷幾代之後,猶太人在中國會是落葉歸根?還是選擇回鄉認早歸宗?在序言中,香港猶太教莉亞堂Asher Oser拉比說得好,「我相信神,也信天意。有時候,如果我們運氣好,可以看到神引路的手。在華猶太人的故事,是我們交上好運的一例。我們看到神引路的手,也看到了天意。」Oser又引述了Salo Wittmayer男爵*在1975年一次訪問中的說話︰「受苦受難,是(猶太人)命運的一部份。一而再的喜樂,以及終極的救贖,亦復如是。」在中國的猶太人不論作出哪一個選擇,選擇都是艱難的,前路都可能佈滿苦難的,但是,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上帝的帶領,在苦難中必定有喜樂同在、終極救贖在等待。

*Wittmayer是20世紀其中一位最出色的猶太歷史學家。他在1895年生於當年奧匈帝國加利西亞地區Tarnow鎮(今天歸屬波蘭)。在Wittmayer男爵的孩提時代,該鎮有1.6萬名猶太人,但大屠殺之後只剩20人。男爵存活下來,因為他在1920年代已移居紐約,後成為一名教授。二戰中,他家人盡失。

※ 閱讀

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

疫情促使反思人生

「劈炮潮」最早由美國得州農工大學副教授Anthony Klotz提出,今年5月他接受彭博社訪問時預言「劈炮潮」將出現,理由是原來打算辭職的打工仔過去一年因為疫情的不確定性,沒有辭職,疫情穩定後便行動了;再加上疫情促使人們反思工作、家庭、人生等問題,這些人加起來便令疫後劈炮倍增。預言引起議論紛紛,不少人半信半疑:好吧,就算思考人生,總不能長遠吧?政府的疫情補貼總有完結的一天。再者,根據勞動市場的供求定律,加薪便可以吸引人才。

豈料,劈炮潮似乎變本加厲,美國勞工統計局10月12日發表的8月份數據,差不多各行各業的辭職人次都位於高紀錄,低薪服務行業劈炮比例最高。8月劈炮的430萬人次中,有38%來自零售、餐飲或酒店業:住宿及餐飲業離職率高達6.8%,零售的離職率也達4.7%。美國職位空缺約1000萬,薪酬雖然已上升,但仍有約500萬人未重投勞動市場。數據沒有告訴我們這批離職者離職的理由,他們可能求學、提早退休、轉工、照顧家庭,也可能專心炒股或創業。傳媒對這波劈炮潮大惑不解,人跑了去哪兒?《華盛頓郵報》等傳媒紛紛探討劈炮潮,呼籲劈炮的讀者分享經歷。

沒人再願意工作了

一場疫情似乎令長年啞忍的美國打工仔來一場大爆發,職位空缺之多亦令打工仔辭職風險減少。僱主抱怨難請人,埋怨打工仔太懶,只想不勞而獲,又認為是政府的補貼令大家不工作,保守派傳媒也把人手短缺歸咎於疫情失業補貼。網上流傳各種劈炮方式,亞特蘭大聯儲銀行9月便提到餐飲業界出現「Ghosting Coasting」的現象,即員工上班後數天便人間蒸發轉工去。No One Wants to Work Anymore(沒人再願意工作了)成了潮語。據BusinessInsider考證,這句潮語似乎源於今年4月TikTok一段短片,片中顯示麥當勞一張告示說:「我們不夠人手,請對仍在上班的員工有點耐性。沒人再願意工作了。」阿斯彭研究所的學者Diara Townes認為這句潮語瘋傳背後,既反映人手短缺日益嚴重,箇中也涉及對希望改變工作模式的年輕世代的批評:不少老一輩仍然相信,年輕一代太懶,沒有他們那麼堅忍,奢求一步登天。

打工仔當然反擊,指出不是沒人再願意工作,而是沒人再願意在苛刻的工作條件下打工;年輕打工仔也解釋自己處境跟嬰兒潮一代很不同,例如嬰兒潮一代不用邊打工邊還學債。他們向僱主說,最低工資根本無法生活,如果你無法支付體面的薪酬,就請不要營業。社交網站不少群組分享無良僱主的刻薄行徑,例如有員工在通訊軟件向老闆表示因喪父請假,老闆反叫他stop being a victim;當然少不得各種MEME圖解釋為何沒人願意工作。(有興趣的朋友可加入facebook群組NO ONE WANTS TO WORK。)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今年7月報道餐飲服務業近數十年來最大的離職潮,很多餐廳都人手不足。餐飲服務業向來人工低工時地獄休息時間只夠上廁所,更沒有醫療保險和有薪病假,還要忍受僱客無禮對待。經濟重開後,困了多時的顧客變得更狂躁,前線員工要執行防疫措施,不時因為顧客拒絕戴口罩而引發衝突。報道訪問了一名在肯塔基州從事餐廳20多年的Lamar Cornett,坦言雖然熱愛做廚師,但疫情也令他正視行業苦况。正當他決定轉行時,一家新酒廠請他做廚師,付他固定薪酬,令他每年收入由2萬多美元增至3萬美元,雖然不算多,但總算收入穩定,還有醫保。

不是沒人工作,是要求合理待遇

這故事說明,不是沒人工作,而是人們要求合理待遇。大家相信還記得疫情期間有個老是常出現的名稱叫Essential Workers,既然疫情顯示一些工作原來是社會不可或缺,那麼要求加薪和改善待遇就順理成章了。除了劈炮,美國打工仔也變得較敢罷工,10月連場工潮便被形容為Striketober。美國工運本來長年陷低潮,但勞工短缺增加了員工談判籌碼,工會也重拾信心。蓋洛普9月發表的調查顯示,美國民眾對工會的支持度升至68%,是1965年以來最高。美國打工仔對資方的不滿可以說是日積月累。據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美國勞動市場一大癥結,便是工資增長數十年來遲緩,而且經濟產出中勞工工資所佔的份額由2000年的65%下跌至2019年的60%。薪酬增幅亦肥上瘦下:1979年至2019年間,最高薪10%的打工仔薪酬實際增幅達41%,但最低薪10%的薪酬增幅只有7%。但疫情是否足以令美國勞資關係終於逆轉?《經濟學人》顯得審慎,因為美國法律對工會不利,一些大企業如亞馬遜亦一早打壓工會,企業也向現實低頭,以加薪來解決人手荒。

不過人工只是其中一個因素疫情令不少人思考人生和工作是不爭的事實。《大西洋雜誌》的Derek Thompson便說,辭職通常令人聯想起失敗者和游手好閒者,但今次的劈炮潮卻是樂觀的表現,因為辭職者相信「我們可以更好」。他認為,如同史上各種危機產生意想不到的改變,今次疫情也可能根本扭轉美國人對工作的態度。「劈炮潮」更似乎擴散至其他國家,令僱主不得不思考怎樣挽留員工,增加工作彈性和假期,繼續讓員工遙距工作等。McKinsey 9月一份報告稱,其在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英國及美國做的調查發現,4924名受訪者中有22%表示未來3至6個月「略有可能」劈炮;9%「可能」劈炮;5%「很可能」劈炮,4%「幾乎肯定」劈炮。 最有劈炮可能的是休閒及接待服務業,但醫療、白領、教育工作者這類被視為較穩定的工種考慮劈炮者也大有人在。報告認為,人手流失會加速,因為那些表示有考慮劈炮的受訪者中,64%表示就算沒有找到另一份工也會照炒老闆魷魚。近日澳洲傳媒也開始猜測,隨着該國決定與病毒共存解封,明年初打工仔領了聖誕花紅後,劈炮潮也可能殺到了。

或者明年全球的潮語會是:你劈咗炮未?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基督教得救觀


※ 福音周

福音周2021-2022

一、主題:祢永遠如此深愛著我

二、日期:2021年11月19-24日(共四天)

三、經文《羅馬書》8:35上,39下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

四、主題曲:《祢永遠如此深愛着我》
詩集:讚美之泉 24 - I Believe,103
詞、曲:曾祥怡 Grace Tseng
 
每滴寶血為我而流,每個刑罰為我承受,
恩典如海,四面環繞,
失望羞愧時,你仍擁抱著我,
主耶穌,你永遠如此深愛著我,
十架上釘痕的手告訴我,你永不放棄我,
主耶穌,你永遠如此深愛著我,
不論是生命或死亡,困苦患難逼迫,
都不能叫我與你愛隔絕。
何等長闊,何等高深,天離地多高,你愛多浩大,
無法測透,永遠無盡頭,我要張開雙手來領受。

五、活動(基督教教育科):
1 基督教得救觀(中一級)
3 禪繞畫比賽(中四、中五、中六級)
得奬名單(得獎作品)
4 影音播放(中一級)

※ 福音周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祈禱

一、祈禱意義
  • 人和神靈的溝通與交流。
  • 很多民族都有祈禱的觀念,例如中國人會向大山巨石等自然景物崇拜,非洲人會向代表自己民族的圖騰祈禱和膜拜。
  • 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會因不同的事情,例如戰爭、瘟疫和各種難以承受的不幸,向不知名的神靈發出呼求,訴說苦情。
    (中國古語所說:「窮則呼天;痛則呼娘」
    *窮:解作絕境)
  • 基督教的看法:
    • 祈禱是人與上帝的相遇,人與上帝建立關係的基礎
    • 上帝透過祈禱,賜福與幫助祈禱的人(「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書29:12-13)

二、祈禱方法

三、祈禱故事

四、基督教禱文

1主禱文:筆記答案) 網上練習

2求潔心禱文:筆記答案) 網上練習

3聖法蘭西斯禱文:筆記答案) 網上練習

4認罪文

5感謝文

2021年4月25日 星期日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耶穌醫治痳瘋病人

一、聖經故事


二、痳瘋病在香港

三、痳瘋病在中國

※ 耶穌醫病

※ 基督教對香港的使命 基督教對近代中國貢獻






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基督教傳入中國:景教_也里可溫教







基督教對近代中國的貢獻

一、基督教傳入中國




1 景教也里可溫教

2 天主教:利瑪竇 (禮儀之爭

3 基督教:馬禮遜


二、基督教對近代中國的貢獻


1 社會改革:孫中山

2 興辦教育:引入西學

3 科學事業:帶來科學知識及技術

4 醫藥事業:痳瘋病

5 移風易俗:纏足 童婚 反蓄婢

6 慈善事業


三、近代中國的基督徒

1 唐國安

2 蔡蘇娟

3 晏陽初

4 王道明

5 倪柝聲

6 林巧雅

7 宋尚節


四、閱讀資料


※ 其他課程 筆記 工作紙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反思生命倫理

筆記

一、何謂生命倫理?

1 生命是甚麼?

2 倫理學是甚麼?

3 生命倫理學

教學簡報


二、生命倫理課題

1 生殖科技:雪卵 人工受孕 代孕母 基因編輯

2 複製

3 墮胎

4 安樂死


三、醫學與生命倫理原則


四、基督教看生命


五、閱讀


※ 其他課題 筆記 工作紙

  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