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價值觀_工作紙

、閱讀以下經文,完成下列問題(15)
他們來到海那邊格拉森人的地方。耶穌一下船,就有一個被污鬼附著的人從墳塋裡出來迎著他。那人常住在墳塋裡,沒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鐵鏈也不能,因為人屢次用腳鐐和鐵鏈捆鎖他,鐵鏈竟被他掙斷了,腳鐐也被他弄碎了。總沒有人能制伏他。他晝夜常在墳塋裡和山中喊叫,又用石頭砍自己。他遠遠地看見耶穌,就跑過去拜他,大聲呼叫說:「至高神的兒子耶穌,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指著神懇求你,不要叫我受苦!」是因耶穌曾吩咐他說:「污鬼啊,從這人身上出來吧!」耶穌問他說:「你名叫甚麼?」回答說:「我名叫『群』,因為我們多的緣故。」就再三地求耶穌,不要叫他們離開那地方。在那裡山坡上,有一大群豬吃食,鬼就央求耶穌說:「求你打發我們往豬群裡,附著豬去。」耶穌准了他們,污鬼就出來,進入豬裡去。於是那群豬闖下山崖,投在海裡,淹死了。豬的數目約有二千。放豬的就逃跑了,去告訴城裡和鄉下的人。眾人就來,要看是甚麼事。他們來到耶穌那裡,看見那被鬼附著的人,就是從前被群鬼所附的,坐著,穿上衣服,心裡明白過來,他們就害怕。看見這事的,便將鬼附之人所遇見的和那群豬的事,都告訴了眾人。眾人就央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境界。耶穌上船的時侯,那從前被鬼附著的人懇求和耶穌同在。耶穌不許,卻對他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那人就走了,在低加波利傳揚耶穌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眾人就都希奇。

1     那被鬼附的人在治癒前在治癒後對耶穌的表現(7)
治癒前:
那人從遠處看見耶穌便 走近 
他大聲 喊叫 而且明顯地受驚
他跪拜 耶穌 而且稱呼他為 上帝的兒子
他要求耶穌不要叫他 受罰/受苦 
治癒後:
他想 跟從 耶穌
他聽從耶穌吩咐,並走遍了 低加坡里 傅揚耶穌為他所作的事

2     民眾和放豬的人對耶穌的反應(5)
放豬的人 逃離 現場及把消息傳開去
群眾跑出來 看過究竟 
群眾 害怕 
他們請求耶穌 離開 他們
那些聽見這事的人都感到 驚奇 

3     耶穌為了拯救那被鬼附的人而犧牲了二千頭豬。你認為一個人的生命重要?或是二千頭豬的經濟價值重要呢?請說明你的答案。(3)
自由作答,最高3分。

聖經的公義觀_工作紙

1        寫出上帝降下十災的意義。(9)
   十災是要表明上帝是公義的。若犯罪不用受罰,這是(1)的表現。埃及法老苦待(2),例如屠殺新生的(3),又強迫以色列人做(4),這些都是殘酷不仁的行為,用現今的概念,就是侵犯(5)。因此,上帝差派摩西作代表,要求法老釋放以色列人,這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但是,法老心腸剛硬,不肯釋放以色列人,於是,上帝伸張公義,向埃及降下十災作為懲罰。這就是啟示錄廿二12,上帝說:「我必快來,(6)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7)他」。若人不悔改,神的審判便會很快來到。
   從另一方面看,上帝是仁慈的,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拯救表示上帝照顧社會上的(8)社群,當這些社群受到迫害,上帝便會伸張(9),伸出大能之手,幫助他們。

(1)    不公義/不公平
(2)    以色列人
(3)    男嬰
(4)    奴隸/苦工
(5)    人權
(6)    賞罰
(7)    報應
(8)    弱勢
(9)    正義/公義

2. 施洗約翰敢於直斥當權者不公義的敗行。為甚麼現今有些市民不會公開指責當權者的錯誤?請說出一個理由。(2分)

有些市民害怕受到當權者的打壓,例如遭到控告。
有些市民害怕家人受到牽連,例如當權者向他們的家人進行報復。
有些市民因為自私的心態,認為事不關己,不應浪費時間或精神在這些事件上。
有些市民認為個人能力有限,不能改變事實,公開指責亦沒有太大的作用。

3. 根據《路加福音》七36-50經文,回答以下問題。
36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同他吃飯,他就到法利賽人家去赴席。37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他在法利賽人家裡吃飯,就拿著一瓶香膏,38站在耶穌背後,挨近他的腳哭,眼淚滴濕他的腳,又用自己的頭髮擦乾,不住地吻他的腳,並且抹上香膏。39請他的法利賽人看見了,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摸他的是誰,是怎樣的女人,因為她是個罪人!40耶穌對他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他說:老師,請說。41耶穌說: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銀幣,一個欠五十。42他們都無力償還,債主就把兩人豁免了。他們之中哪一個更愛他呢?43西門回答:我想是那個多得恩免的。耶穌說:你判斷對了。44於是轉身向著那女人,對西門說: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濕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45你沒有和我親嘴;但這女人,自從我進來,就不住地親我的腳。46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47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罪都蒙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那赦免少的,愛就少。48耶穌就對她說:你的罪赦免了。49跟他一起吃飯的人心裡說:這是誰,竟然赦罪呢?50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安地去吧!

面對這個有罪的女人在耶穌身上所作出的行為,西門和耶穌有何不同的態度?
為什麼他們有這種看法(4)

西門的態度: 歧視/排斥這個女子
原因:西門看到這個女人有罪,不配與耶穌同坐。

耶穌的態度:公開接納/稱讚這個女子
原因:耶穌看到這個女人充滿愛的行動,於是赦免她的罪,讓她重新感受愛。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生育_工作紙

1      說出現今夫婦選擇生育的一個原因。(1)
傳宗接代 / 喜歡小孩 / 有人繼承遺產

2      有些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制定政策,限制市民生育子女的數目。
(1)    寫出反對此項政策的兩個理由。(4)
政府在執行過程中採取強迫墮胎的措施,違反基本人權。
侵犯人權,人們可以自行決定家庭成員的目的。
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男女比例失調、人口老化等。

(2)    寫出贊成此項政策的兩個理由。(4)
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
控制人口數量,父母可更為集中培養子女,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過多,阻礙國家的經濟發展,控制人口政策,可幫助國家脫貧。
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男女比例失調、人口老化等。

3      舊約時代的家庭十分著重生育。引述三段經文,分別說明其中原因。(6)
經文1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創世記128)
說明1生育目的是要協助上帝治理大地,管理世界。

經文2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詩篇1273) 
說明2生育是一個恩賜,是神給與夫妻二人的禮物。

經文3耶和華見利亞失寵,就使她生育,拉結卻不生育。(創世記2931)
說明3妻子為丈夫生兒育女才算完成一個女人應盡的本份/才能鞏固自己在家庭的地位。

4      閱讀反思(10)
資料來源:明報2015116
……
家長要教育局取消TSA,還小朋友一個快樂的童年。可是,他們必須明白,孩子的幸福,最終還是掌握在他們的手裏。在大多數情况下,偷走孩子的閒暇,奪去他們的純真的,不是別人,而是孩子的家長。操練文化的背後是家長「唔輸得」的心態,為了使孩子「贏在起跑線」,他們在不知不覺間變成孩子的所有事情都要管的「操縱狂」(control freaks);而小朋友就在不情不願的情况下變成「大忙孩」(the over-scheduled child)
只要不是對孩子的世界全然陌生,一定知道他們近期唱得最琅琅上口的是迪士尼動畫《冰雪奇緣》(Frozen)的片尾曲《放開手》(Let It Go),可有想過這就是他們的心聲?這不是無稽之談。三奪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英國演員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的父親是英國桂冠詩人塞希爾.戴.路易斯(Cecil Day-Lewis),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走開》(Walking Away),提到「走開是成長的開始,而放手就是愛的證明(How selfhood begins with a walking awayAnd love is proved in the letting go)
放手不是不管,而是放開懷抱,讓子女犯錯甚至失敗。挫折和失敗令人沮喪和心痛,但它們會是令孩子真正得益的嚴師。痛苦比快樂教曉我們更多(pain teaches us more than pleasure),這個事實,每個成年人應該心裏有數。
寫過《槍炮、細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與《大崩壞》(Collapse)兩本全球暢銷書的美國科普作家戴蒙德(Jared Diamond)算不上是養兒育女的專家。可是,他2012年面世的《昨日黃花》(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卻是一本為人父母不應錯過的書,因為它提供了很多有關訓練孩子成才的逆向思維(contrarian thinking)和反直覺意念(counter-intuitive ideas)
戴蒙德認為,成人大費周章,要令世界變成一個可以確保孩子安全(children-safe)的地方;而家長殫精竭慮,要把孩子「隔離到安全的地方」(put children out of harm's way)。這完全是捉錯用神甚至適得其反。用戴蒙德的說法,這是一個「悲劇性的錯誤」(a tragic mistake),因為犯錯、犯規和犯險是塑造個性和建立自我(character building)的最有效方法。
戴蒙德挾數十年的田野調查經驗與一絲不苟的資料蒐集,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實:非洲遊獵採集社會(hunter-gatherer societies)的領袖身上多有被火灼傷的疤痕。原來他們在幼兒期幾乎可以為所欲為,玩火、玩利器,玩什麼都可以;父母極少干預,更不會懲罰。這些孩子整天與危險為伍,常常弄到遍體鱗傷;但在冒險和受傷的過程中卻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長大後變得成熟、穩重,既剛毅果敢又深思熟慮,這些特質令他們成為眾人尊敬的領袖。哲學家尼采的名言,再痛苦難堪的經歷,只要沒有令你垮下來,就會令你更厲害(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似乎在他們的身上得到證實。
當然,明明見到子女以身犯險也撒手不管,有違父母的本性。極端養兒育女法(extreme parenting)在香港也難有市場。不過,父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說「let it go」,不但是放過子女,也是放過自己。

塞希爾.戴.路易斯提出「走開是成長的開始,而放手就是愛的證明」,戴蒙德則認為「犯錯、犯規和犯險是塑造個性和建立自我(character building)的最有效方法」,就養育子女來說,你認同這兩項的說法嗎?